2021年2月3日下午,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教师情感研究中心(筹)举办了以情感史研究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孙一萍教授,她围绕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情感史,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高品质的学术分享。活动由张汉林教授主持,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教师情感研究中心(筹)的数十位老师和学生参加交流。
本次讲座,孙教授从情感史出发,就情感史的发展脉络、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情感史研究的若干事例、如何认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三位情感史大家的研究案例等进行了丰富且详尽的讲解。孙教授认为,情感史研究在于解读情感所蕴含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付出什么样的情感努力,经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根据什么样的情感准则来塑造与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介绍法国学者雷迪、美国学者罗森宛恩等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提出了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的张力是探查人类情感历程乃至于人类历程的关键所在。“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情感控制(克制)是权力运作的真正场所”等重要观点的阐释和分析,给与会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围绕老师们的提问,孙教授做出回应和拓展,进一步阐发了下述观点:
第一,一个团体从边缘的情感表达方式发展成主导的情感表达方式,其背后有社会倡导、共同体建设等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讨论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的差异时,要关注真实的体验。情感体验具有内隐性,情感表达受制于特定的情感规则,可以从情感表达回溯真实的情感体验,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研究方法。
第三,借助科学仪器、神经科学提供的数据界定情感,会对人文社会学科造成一定的困扰,但这正是人文社会科学试图突破的动力所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先后出现的“情感革命”,已经对情感问题研究产生了创造性推进。
孙教授表示,情感史研究并不止于追踪过去人们的内心,也是认识当下社会情感表达的重要路径。搞清楚为什么有些情感被培养,有些情感被摒弃,有些情感激情燃烧,有些情感转瞬即逝,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背后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财富。她认为,教师情感研究刚好抓住并汇入了这一历史脉动,关注并解释教师群体中多样的情感世界,对不同教师群体的情感特征作出深刻描述和解释,既是对教师的关怀,也是对教育的责任。
最后,田国秀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向孙教授发出了共同建设教师情感研究中心的邀请。孙教授高度肯定首师大教师情感研究中心建立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愿意共同推进教师情感研究的拓展和创新。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教师情感研究中心(筹)旨在为教师教育、教师情感政策咨询等提供学术支持,服务于中小学实践创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助力。这是中心举行的第五次学术活动,今后将不定期邀请情感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分享,敬请期待!
